增进老年人福祉要落到实处、做到细处

发布时间:2024-11-22 20:59:30 来源: sp20241122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这是我国首个以“银发经济”命名的政策文件。大力发展银发经济,有利于不断增进老年人福祉、提高老年人生活品质,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体现,对推动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从定义上看,银发经济是向老年人提供产品或服务,以及为老龄阶段做准备等一系列经济活动的总和。其服务对象既包含广大老年群体,也包括为老龄阶段做准备的人群,因此具有涉及面广、产业链长、业态多元、潜力巨大等特征。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体改所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老年人生活服务需求进行调研,调查发现老年人希望打造更适宜医养服务介入的居家养老环境,完善助餐、助洁、助浴以及其他专业上门助老服务,加强老年教育、文化体育、旅游服务等的供给等。因此,促进银发经济发展,关键在于着眼老年群体关注的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将更多着眼点放在亟须解决的“刀刃”上,始终把解决老年人生活圈、身边事的“急难愁盼”放在首位,着力解决老年人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将增进老年人福祉落到实处、做到细处。

  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近3亿人,未来一段时期,老年人口规模将继续增加,预计到本世纪中叶将达到5亿人左右。随着老年人群年龄结构的变化及其收入和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老年需求层次和消费结构也从相对单一的基本生活需要向健康管理、科技应用、情感交流、财产安全和自我实现等多维度需求转变。促进银发经济发展,需要兼顾老年阶段需求和备老阶段准备,加快银发经济规模化、标准化、集群化、品牌化发展,培育高精尖产品和高品质服务模式,集中用力、精准发力,更好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需求,不断增强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发展银发经济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相结合。当前,我国银发经济产品和服务不断丰富,但与人民群众需求结构相比,仍存在供给总量不足、品质不优、缺乏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等问题。相关统计显示,目前我国银发经济规模在7万亿元左右,占GDP比重大约为6%。到2035年,银发经济规模将达到30万亿元左右,可谓行业发展空间广阔、细分领域蓄势待发。促进银发经济发展,需要在企业梯度培育、产业集群发展、品牌引领推进、渠道拓宽便利等方面加强政策支撑,持续激发银发经济的内生动力和市场活力。通过不断完善支持银发经济创新发展的政策体系,多措并举赋能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具体而言,就是要完善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形成上下游协助、大中小融通发展的产业生态,构建国企、民企共同发展的格局,促进银发经济相关产业要素集聚,推动产业集群示范。同时,着力推进品牌化发展,积极组织参与国际知名展会,在国内相关影响力大的会展平台设置银发经济专区,不断释放和激发市场潜力,推动整体行业发展壮大。

  当前,老年人消费需求的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发展趋势,各类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为老年经济产业发展提质增效提供了澎湃动能。一方面,加强智能化、数字化技术的创新应用与深度赋能,推进布局一批科技创新基地,谋划一批前瞻性、战略性科技攻关项目,支持各类经营主体加强技术、产品研发,推动诸如老年专用可穿戴健康监测设备、智能化移动终端、家庭助老机器人等产品和服务发展;另一方面,深化互联网适老化和无障碍升级改造,进一步解决老年人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困难,适应智能时代,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未来,推动银发经济形成环境优化和活力迸发的发展新格局,还应进一步优化市场和消费环境,更大力度破除各种隐性壁垒,激发各类主体活力,促进多元经营主体有序竞争、平等发展。不断丰富老年人消费场景,在全社会树立健康老龄观,鼓励各类经营主体打造老年产品和服务展示体验馆,为老年人营造安全、便利、诚信的消费环境,让老年人共享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不断增强老年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光明日报)

  (作者:王皓田,系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 【编辑:张燕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