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见闻)“龙”文物热展,国潮文创人气旺

发布时间:2024-04-28 00:45:24 来源: sp20240428

   中新社 合肥2月16日电 题:“龙”文物热展,国潮文创人气旺

   中新社 记者 张强 张俊

  “龙的传人”DNA动了!

  今年是中国农历甲辰龙年,春节假期,中国各地博物馆纷纷掀起“寻龙”热。在安徽博物院,参观者热衷在展览和馆藏文物中探寻中国人的龙情缘。

2月2日,合肥市民在安徽博物院参观“龙行中华——甲辰龙年生肖文物大联展”。 (安徽博物院供图)

  正在安徽博物院举行的“龙行中华——甲辰龙年生肖文物大联展”,展出了数百幅有龙元素的藏品图片和70多件有龙元素的藏品。

  安徽博物院保管部主任刘华伟说,龙自古即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国龙以东方神秘的独特意蕴,衍化出复杂多变的艺术造型,承载着中国人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兼容并蓄的文化观。

  “在千百年的历史长河中,龙不仅走进了中国人的生活中,更是被国人所喜爱,这从已出土的文物中可见一斑。”刘华伟介绍,早在新石器时代,龙的形象已广布于华夏大地。中国目前发现最早的龙形象,可以追溯到约八千年前的红山文化。

安徽凌家滩遗址出土的玉龙。  (安徽博物院供图)

  安徽博物院有一件玉龙,出土于距今5800年至5300年的凌家滩遗址,长径4.4厘米,短径3.9厘米,厚0.2厘米,全身呈灰白泛青色。

  安徽博物院策划交流部副主任管丹平说,凌家滩玉龙整体呈首尾相连造型,龙头伸出两只角,眼睛、鼻子、嘴巴雕刻精细,龙脊背上阴刻了17道斜线来表示龙的鳞甲,龙尾更钻有一个小圆孔。

2月2日,游客在参观安徽博物院镇馆之宝——龙虎纹四环铜鼓座。  (安徽博物院供图)

  安徽博物院镇馆之宝——龙虎纹四环铜鼓座是一件春秋时期的青铜器,直径达80厘米。管丹平说,建鼓在古代常用于战争、祭祀、娱乐等场合。这件铜鼓座整体呈圆环形,鼓座上部用高浮雕手法塑造了张口怒吼、身体互相缠绕的龙虎形象。古人是希望当鼓声响起时,能有虎啸龙吟的气势。

  徽州木雕因具有独特、精湛的技艺而蜚声海内外。安徽博物院馆藏的清代龙纹镂空窗扇是徽州木雕技艺的典型代表。记者看到,该窗扇主体纹饰为上下对称双龙图案,奔腾于云雾波涛之中,体态矫健,表情生动,极具动感。

  管丹平说,进入宋元时期,宋人对前代各种龙形象做出总结归纳,并提出了完整的画龙规范,蛇身、兽首、有爪、有须的中国龙形象逐渐得以固定,并沿着垄断化的宫廷龙和多样化的民间龙两条线索发展。

  3D打印的龙虎纹鼓座摆件、用木雕龙纹雀替元素设计的礼盒、手工掐丝盲盒、凌家滩玉龙数字藏品……进入春节假期,安徽博物院文创主题展示空间人气满满,40余款国潮文创新品热销,带件国风元素的龙年文创产品回家,成为许多消费者的过年新选择。

安徽博物院文创产品——龙虎纹鼓座摆件。  (安徽博物院供图)

  泰国南部华侨华人互助中心秘书长魏光磊在安徽博物院参观时感言,龙的形象对每一个炎黄子孙而言,如同黄河与长江,是一种符号、一种意绪、一种血肉相连的情感,更是连接全球华侨华人的精神纽带。(完)

【编辑:田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