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年植入23个起搏器 八旬老人亲身感受起搏器发展历程

发布时间:2024-11-19 07:21:36 来源: sp20241119

   中新网 上海1月2日电 (陈静 胡杨) 1971年,胡根娣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下称:上海市一医院)率先接受了心脏起搏治疗,如今已经80岁。记者2日获悉,她在该院装上了目前体积最小的“Micra无导线起搏器”。在过去的53年里,她接受了35次手术,体内安装过23台心脏起搏器,感受了起搏器的发展。

胡根娣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安装了第23台心脏起搏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供图)

  胡根娣当日告诉记者,1969年10月21日,年仅25岁的她突然晕厥,意识丧失,被确诊为“阿斯综合征”,即:病毒性心肌炎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1970年10月,再次晕厥的胡根娣只能一直卧床,依靠口服麻黄素、静脉输注异丙肾上腺素维持生命,在死亡线上挣扎。当时在上海市一医院心内科颜和昌、刘忠豫两位教授建议下,胡根娣接受了开胸手术,安装了国产感应式心脏起搏器。

  3年后,刘忠豫教授又为胡根娣植入了国产埋藏式起搏器。在此期间,因为一系列原因,胡根娣频繁接受手术,更换了10个起搏器。1982年以后,胡根娣又陆续更换了6个心脏起搏器。随着起搏器技术逐步完善,胡根娣体内的起搏器使用时间越来越长,植入过程也趋于微创。

  胡根娣这次来到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是因为她在2017年安装的起搏器电池即将耗尽,需要更换新的起搏器。医院心内科(南)主任汪芳教授为其完成本次起搏器安装。而2017年,为她安装起搏器的医生,也正是汪芳教授。汪芳告诉记者,此次更换起搏器最大的困难在于确定植入方式。“由于胡阿姨此前已经经历过34次手术,体内安装过22台起搏器。其腹部和胸腔遍布疤痕,而且那些老式起搏器的线圈还留在体内无法取出,无法再更换传统起搏器。”因此,专家团队决定为胡根娣安装新一代的“Micra无导线起搏器”。

  此次安装的无导线起搏器重量不到2.0g,体积仅有1cc,使用寿命可长达10年以上,兼容1.5T/3.0T核磁共振扫描,且植入过程简单,手术时间较短,可以大大减少并发症发生的风险。据悉,手术全过程耗时不到30分钟,患者全程保持清醒,无需气管插管和呼吸机辅助。术后起搏器工作正常。

  据了解,康复出院的胡根娣将继续高质量“带搏”生存。(完)

【编辑:张燕玲】